##### 什麼才是更高的生命力的表現? - 尼采認為,更高的生命力是痛苦轉化而來的力量與真實 - 痛苦帶來真實,與更深刻的體驗 ## 摘要 - 更高的生命力是一種經歷了極致的「黑暗」(痛苦、疾病、懷疑、世俗的平庸與虛偽)之後,所實現的「更真實有力的自我」。這種自我不再被舊有束縛,思想更為凝煉,並堅定地展現其獨特的內在,不再盲從群體規範,而是擁抱自己的創造性思想。 - 尼采在書中坦言,他本人曾經歷「可怕的長期壓力」、如同「沙漠、枯竭、不信、青春中的冰封、不合時宜的衰老、痛苦的暴政」的重病時期。正是從這「深重的病痛中」恢復過來,他才體驗到「康復的狂喜」。 - 「巨大的痛苦是精神的最終解放者」。這種痛苦迫使思想者「深入我們的最深處,拋開所有我們曾經寄託人性的信任、善良、掩飾、溫和與中庸」;在逼到谷底之後,真正遺留下的、有用的,是處在舒適狀態下無法想像得到的。 - 擺脫舊有的自我,成為「一個不同的人,帶著更多的問號,而且從今以後會問得更深、更嚴謹、更冷酷、更惡毒、更沉默」。 - 從黑暗中歸來的人,並非回到原點,而是以一種「新生、蛻皮」的姿態。他們變得「更敏感、更惡意、對歡樂有更精細的品味、對所有美好事物有更溫柔的舌頭、有更歡快的感官,在歡樂中帶著第二種更危險的純真」。 - 這種「惡意」並非單純的惡毒,而是對平庸、虛偽的尖銳洞察與批判,是一種不妥協的智識誠實。 - 這種信念的「堅定」,並非盲信,而是一種經歷徹底懷疑後的自我肯定。它是經過鍛打、經過實戰和經驗所淬煉出來的堅定。 - 尼采對「群體」和「大眾」的平庸性持強烈批判態度。他認為,「意識」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交流需要」而發展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網絡」,是一種「群體和羊群本性」的展現,它會將我們的獨特之處轉化為「平庸化、表面化和概括化」。 更高的生命力則體現在敢於與群體區隔、建立獨特的價值標準上 - 正是這種「勇於危險地生活」、「駕駛船隻駛向未知之海」 的精神,讓「地平線再次自由,即使它並不明亮,我們的船隻終於可以再次啟航,冒著一切危險啟航,所有認知上的冒險都再次被允許,海洋,我們的海洋再次開放,也許從未有過如此『開放的海洋』」。 # 發表歷程 #文章草稿 | 平台 | 網址 | | -------- | ---------------------------- | | Facebook | | | Blogspot | | | 方格子 | | | Medium | | | Threads | | | Youtube | https://youtu.be/7jryIr1YxzM | | Spotif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