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德為王、餘下都為之服務 - 美德獨自為王,而所有自然渴望的事物都臣服於他。 - 想一想,我的所做所為,是不是為了更貼近美德呢? # 想法 這是芝諾承襲自犬儒主義而來的精神;犬儒主義嚴格了二分「美德」與「其它」,容不下一粒沙;而斯多葛主義放寬、模糊了這條僵硬的分界線,更有彈性去適應世界。 斯多葛哲學把中性的、美德以外的、無關緊要的東西,又分成三類。好的、吸引人的中性之物;壞的、想避開的中性之物;以及真正的中性。 錢是好的、健康是好的,可以靠近它、但別忘了以此通往美德;而生病、死亡是壞的,天生就想遠離、也應該遠離,但碰上了依然能用來磨練美德。 這樣看來,所謂的中性與美德的工具關係,是好的中性是主動的、舒服的通往美德;而壞的中性是被動的、不得不的以美德為目標來減輕痛苦。 壞的中性之物,比如生病,是不得不以美德的行為來讓自己好過,是被動的、環境壓迫的,擁有殘酷但強大的壓力或動力;而好的中性之物,如金錢,反而容易讓人沉迷其中,忘了還要走向美德。 也許也不需要考慮好的、壞的中性之物的平衡,人生本來就是複雜的、繁亂的;你不會永遠只會碰到好的中性之物,也不會永遠只有壞的。 也許更重要的,是有能力在兩者中游走;不管碰到什麼,好的、壞的,都有能力運用所學,做出最好的處罝。 --- ## 這樣想有什麼好處 >想想你這一切是往什麼靠近?會往什麼靠近? 知道這一點有什麼用? >人生哲學不只是描述世界的樣子, 更應該是實用的工具。 美德為王,是讓我生活有所依靠; 即使不是直接面向國王,但你每一步都是向它迂迴靠近。 當我煩躁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時候、當我沒有動力的時候、當我覺得事情又多又煩又亂的時候,我知道美德,那貼近自然而能平靜的行為準則,是我應該在這個時候去做的事情。 我要寫些什麼,像現在這樣,因為寫作就是思考,也是智慧的探索;這也可以包含閱讀,我讀點什麼、有點感覺就記錄下來,這樣想的就不會覺得無聊、不知道要做什麼了。 就像落水的人想抓住點什麼,而美德是那個救命的浮板。 # 發表歷程 #文章草稿 | Threads | | | -------- | ------------------------------------------------------- | | Facebook | | | Blogspot | https://tw-stoicism.blogspot.com/2025/09/blog-post.html | | 方格子 | | | Mediu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