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天性與基本需求不是阻礙,而是方向 - 食慾提醒我,你應該關注的是有沒有吃飽,其它的花樣都不重要; - 重要的只有基本需求,同時這也是美德實踐的場所 # 摘錄[[《Roman Stoicism》]] - 「自然的首要原則」是所有生物(包括人類)與生俱來的基本傾向,如自我保存、繁衍後代和照顧幼兒等,這些與「食慾」(生存需求、資源獲取)本能緊密相連,並構成了斯多葛倫理學中「日常職責」的基礎。 - 自然的傾向(生存需求、資源獲取)提供了人類行動的「素材」和「背景」。在這些傾向的基礎上,我們透過履行「日常職責」來與世界互動。而「德行」則是在這個互動過程中,以完全理性和正確的意圖去選擇和行動,使我們的生命與普遍的自然法則和理性相協調。這是一個持續的發展和完善過程,而不是一個分階段完成的先後次序。 # 想法 - 所以,我們不必吃飽飯再來實踐斯多葛哲學;而是藉由吃東西這件事,來實踐斯多葛哲學。這讓美德 —— 這種精神的選擇,脫離了物質的束縛。但選擇又無法完全身體狀態的擺布,所以又引入了「張力」這個概念,只有在適當的張力下,才能真正實踐正確的判斷與選擇。 - 我們不必先吃飯再來談哲學,哲學是生活的實踐、是方方面面的選擇。這種實用的態度,和亞里斯多德說的:「人只有在生活必需品得到滿足後才開始哲學化」是相對立的。 - --- - Duty 就是滿足基本生存需要,「活著」是基本需求與責任。 - 這不是廢話嗎?如何讓它有意義而不是廢話? - 這有兩層義意 1. 活著視為是最重要的,其它的中立之物 ( 金錢、榮譽等 ) 更顯得無關緊要 2. Duty 是手中唯一的原料,美德是工具;幸福就是這樣的創作模式 --- 有時候就是因為選擇太多,反而沒有選擇;這讓我想到,也許限縮選擇是更好的道路? 當只關注在生活的最基本滿足時,也許慾望也就同時不那麼強烈了;這和快樂跑步機是一樣的道理,只有降低這條快樂的基準線,才不會失控。 而斯多葛哲學似乎把這條線拉得很低。 這又讓我想到一本書《彈性習慣》,他提到我一個我永遠可能都忘不了的概念 —— 當我們把標準降低、低到不可能失敗地步,當然就不會有失敗的困擾了。 常見的、傳統的標準設定,都是說:「目標要比你伸出手就能勾到,再高一點點。」慢慢的進步,有一天你就能摸到天花板了;但《彈性習慣》說,你應該把目標放在地板。 這樣的極致,是犬儒主義。 # 改寫 ## 為什麼斯多葛哲學不是富人的奢侈品? 從一頓飯,看見你的自由與美德 - 我們的天性與基本需求不是阻礙,而是方向 - 重要的只有基本需求,同時這也是美德實踐的場所 > 「人只有在生活必需品得到滿足後才開始哲學化。」 > > —— 亞里斯多德 數世紀以來,這句話成為許多人追求智慧的藉口。我們總以為,只有在「吃飽飯」後,才能談論精神世界的建構;只有在物質富足後,才能追求心靈的平靜。斯多葛學派則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哲學不是生活的附屬品,而是生活本身。 我們不必先吃飽飯再來談哲學,哲學是生活的實踐,是方方面面的選擇。這種實用主義,與亞里斯多德的觀點形成了鮮明的對立。 --- ### 從吃東西這件小事,看見你的人生大哲學 斯多葛哲學的基礎在於「自然的原則」,即所有生物與生俱來的基本傾向,如自我保存和繁衍後代。這些原則與我們的「食慾」緊密相連,構成了日常職責的基石。 亞里斯多德認為,哲學建立在物質滿足之上。然而,對斯多葛主義而言,我們不必先吃飽再來實踐斯多葛哲學;而是藉由吃東西這件事,來實踐斯多葛哲學。 這是一個強大的觀點,它讓精神的選擇脫離了物質的束縛。不論你面前是山珍海味還是簡單的麵包,你的選擇都能體現你的德行。 - 當選擇太多,美德反而模糊: 在一個物質豐盛的社會,我們面臨無數選擇。高檔餐廳、精緻甜點,這些選擇看似賦予我們自由,實則讓我們迷失在慾望的迷宮中。我們追求更多、更好、更特別,卻忘了最初的目的 —— 滿足生存的基本需求。 - 回到基本,美德自然湧現: 活著,是我們最重要的「義務」(Duty)。當我們將注意力從無限的慾望拉回到基本生存需求時,金錢、名譽等「中立之物」顯得不再重要。這個過程,就是本能的道場。它迫使我們在最原始的狀態下,進行最純粹的選擇 —— 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而大吃大喝,還是為了生存而適度飲食?每一個選擇,都是你美德的體現。 --- ### 極簡美德:從《彈性習慣》到斯多葛哲學 你可能聽過《彈性習慣》這本書,作者提倡將目標標準降低到「不可能失敗」的程度。比如,如果你想養成跑步習慣,不要設定「每天跑五公里」,而是「穿上跑鞋出門」。 這聽起來和斯多葛哲學的「極簡美德」不謀而合。斯多葛主義將快樂的基準線拉得很低,當我們只專注於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時,慾望便不再強烈。這種專注於「底線」的哲學,讓我們能夠持續地、不間斷地實踐美德,而不是將其視為一項遙不可及的任務。 傳統的目標設定: > 目標要比你伸出手就能勾到,再高一點點。 斯多葛的極簡美德: > 你應該把目標放在地板。 ### 結論:哲學不分貧富,只問你如何選擇 斯多葛哲學不是富人享樂後的「精神奢侈品」,而是貧富皆可實踐的「生活必需品」。它讓我們理解,真正的幸福並非來自於物質的豐盛,而是來自於我們在面對生活的基本需求時,所做出的每一個理性的、符合德行的選擇。 # 問題 1. [[IsTemperanceAVirtueAgainstOurBiologicalInstinctToSurvive]] 2. 斯多葛主張節制,但這種理性價值是否其實是男性思想對慾望的壓抑? 3. 若吃是「執著」的載體,是否「節制地吃」也可能成為執著? 4. 過度節制是否其實源於焦慮與控制慾,而非真正的理性?如何分辨出真正的節制? 5. 「吃得正確」是否能成為一種日常實踐美德的入口,進而擴展至其他生活領域? 6. 如何讓節制成為一種有說服力的內容主題?節制聽起來一點都不性感。 7. 「吃得有道德」與「吃得開心」是否永遠無法共存?你能否在不產生罪惡感的前提下,純粹享受食物? 8. 你最後一次吃得像個小孩是什麼時候?那時候,你還在乎美德嗎? 9. 你是在用自己的欲望進行祭祀,來證明你配得上「理性」的神殿嗎? 10. 吃,是否是你逃離生產性世界、獲得內在主權的一次微型反叛?吃是一種主權的展示嗎? 11. 吃得有意義,是否只是為了遮掩虛無? 12. 我總是吃了又後悔,該怎麼建立健康的飲食節奏? # 發表歷程 #文章草稿 | 平台 | 網址 | | -------- | ----------------------------------------------------------------------------------------------------- | |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7PRjtozHf/ | | Blogspot | | | 方格子 | | | Medium | | | Threads | https://www.threads.com/@a_g_chen/post/DOs_9GmEm5S?xmt=AQF0yPjiJgq6EiITqmlQJ4p7L4kQ3e7q2x55BRmzA7gZDQ | | Youtube | | | Spotif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