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記憶裡的心靈影像,在提取的時候才成形 1. 只有在使用的時候,記憶才被賦與了意義 2. 所以記憶是中性的、等待加工的 3. 重點是「用途」,是前進方向 4. 而理性會鋪平每一塊道路 ###### 行動 - 傷心的記憶是可以改變意義的 - 後悔的過去,不如當做警剔 # 靈魂抓取影像、保存在記憶裡;藉由反複提取,讓心靈影像保持完整和新鮮 斯多葛哲學認為,感官資訊是一種粗略的草圖,經過靈魂的加工才成為更清晰的圖像。這個加工的過程就是反複的從記憶中提取、確認和判斷。 1. 我們對一件事情的看法,是可能改變;我們可能不斷重塑事情的「原貌」而不自知。 2. 缺乏再加工的步驟,我們對一個概念將永遠是模糊的;這和讀死書何其類似。 3. 多樣化的加工,可能是更有效、讓影像更鮮明的方式。 ## 更有效的提取和加工? 另外的問題是,如何更有效的提取與加工? 我想到的是「生活哲學」,生活中的每件事、學到的每個新概念,都能和已有的生活哲學結合的話,能記憶的更牢,讓生活中有機會實踐、增加複習的機會,再來各種知識互相印證,能學得更快。 這又和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生活哲學找到理由了。 # 發表歷程 #文章草稿 | 平台 | 網址 | | -------- | ----------------------------------------------------------------------------------------------------- | | Facebook | | | Blogspot | | | 方格子 | | | Medium | | | Threads | https://www.threads.com/@a_g_chen/post/DOpFDVckh-Z?xmt=AQF0Y4Ye0Q9GWTjWb88fAbSJX2ZwIHDdO_hFBvQ-8_uNjQ | | Youtube | | | Spotif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