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不渴望超越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他的平靜就能維持下去,這構成了斯多葛學派治療憂慮和焦慮的基石之一。 我能控制的是用什麼態度打掃,不能也不應該在意的是能否打掃的完。 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想要掌握那些你本來就不能掌控的事。 比方說,當你的能力不及,工作本身就做不完、壓力太大,這些事情原本就超出你的能力範圍。你若執意拼搏,最後很可能只是拼盡全力地失敗。這,就是痛苦的來源。 有人可能會質疑:「這不是擺爛嗎?不是遇到困難就逃避嗎?不是逃避自我挑戰嗎?」 但我會說——是的,我們應該逃避。我們應該避開那些本來就不在掌控範圍內的事。真正該挑戰的,是我們的內心,是那些本來就在我們掌控之內的東西。 以工作為例,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挑戰的是外在、不受控的事情。我們該做的,是在工作的過程中,挑戰自己是否仍在燃燒理性的火焰。痛苦來自外界的束縛與困擾,來自於我們追求那些「我之外」的東西——能力之外、掌控之外、不屬於自己的事。 而我們應該專注的是能掌控的,也就是內心的選擇。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挑戰。與其挑戰那些外部的、不確定的事,不如挑戰自己的內在理性。能不能好好運用理性,能不能不辜負那份上帝賦予我們的理性——這才是真正的考驗。 就像艾比克泰德說的,如果臨終之時能面對上帝,說出「我沒有愧對祢所賜的理性」,那就沒有遺憾。 所以,只要分清楚什麼在我們之內、什麼不在我們之內,專注在能決定的、能控制的,不去追逐那些無法掌控的事,心靈自然會平靜。 不要去想能力範圍以外的事,不要追求工作的數量與成果,而要專注在「過程中是否運用理性」,是否做出了符合美德、幸福與寧靜的選擇。 具體到我的工作 我是一位民宿管家,大部分的壓力來自每天要打掃幾間房、接待客人。常常我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總想一天之內把所有房間都打掃完,或盡可能多打掃一些。後來我發現,這正是工作痛苦的原因——因為我追求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 有時候,一通客人的電話就能打亂整個節奏。所以我開始提醒自己,要專注在過程,專注在是否用心、是否盡了能力,公平且認真地對待打掃這件事。 打掃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正義的展現。正義是「給予他應得之物」,那房間的清潔、整齊、秩序,就是它應該有的樣子。客人來住,體驗是否良好,也是一種正義的實踐——我收取報酬,就要交付乾淨、舒適的住宿體驗。與其專注在打掃幾間,不如專注在有沒有給客人應該有的體驗。 在打床的過程中,面對掙扎、想逃避或負面情緒時,這正是節制展現的時刻。去思考、理解這些慾望的來源——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想法?這個慾望和我有什麼關係?然後去共識它、紀律它,將它轉化成更深刻的理解或智慧。 勇氣則是知道為什麼要忍受。打掃很累,腰酸、手痠、跑上跑下喘得要命,勇氣讓我去理解這些痛苦的意義——為什麼要忍受?因為這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賺取溫飽所必須的事。但不只是為了錢,這些中性的事物,同時也是訓練美德的機會。 節制教我理解慾望,正義讓我對待事物公平,勇氣提醒我痛苦是有意義的,而這些理解的總和,就是智慧。四種美德都可以在打掃的過程中實踐、練習,而這不只是訓練,更是目的。 在練習的過程中,就能達到平靜與幸福——希臘人所說的 εὐδαιμονία。也就是說,練習的過程本身,就是結果。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在每一次打掃中,都能找到內在的寧靜與意義。 --- 那麼,現在三點三十六分的我,平靜嗎?沒有。 我待會想去跑步,左邊膝蓋有點不舒服,好像感冒了身體熱熱的,客人七點要用餐,昨晚沒有睡夠,今天有七間房間都沒有打掃,今天只有一間客人入住,想早點開始打掃。 腦中有好多亂烘烘的想法,有擔憂,有想做的事;這些都在未來、尚未發生。而我在當下是沒有停留的。 我應該停留在那裡?當下?該怎麼做? 也許可行的、寬鬆的日程計劃,加上死心蹋地的認真,才是平靜的方法吧! 把煩惱寫下來,這些想做的事就不會停在腦中了;這讓我知道今天至少能做什麼,不會擔心做不完,才能真的放心停留。 那麼,以後在睡前要先把隔天的行程,用時間盒的方式安排好。 剛才排好了,發現其實一天能做的事情不多,按照這麼寬鬆的要求的話;那麼現在開始,我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的安排,該做什麼、就去做,這是對自己的承諾,是什麼樣的美德實踐呢? ### [[《A New Stoicism》]] 的啟示 ##### 要達成這種平靜,重點不在於消除外在的煩惱,而在於將你的思慮錨定在你可以控制的範圍內 >這種平靜源於不再進行進一步的道德鬥爭,不再對不受自己控制之事感到回顧性懊悔或前瞻性警報,並伴隨著道德目標的輕鬆持續所帶來的信心。 所以我的煩惱,不是想辦法不去想,而是思考其中我能控制的是什麼?今天的工作計劃定下來了,那麼我應該專注在那裡? ##### 這是貼近什麼 當你將「打掃房間」和「去跑步」(儘管膝蓋微恙)納入計劃,並決定「死心蹋地地認真」執行時,你正在做以下幾種美德的綜合實踐: 1. **實踐智慧 (phronesis):** 這是制定計劃的行為。它統合了健康(跑步)、義務(打掃)、時間限制(7 點用餐)以及情緒管理(寫下煩惱)。 2. **節制/自律 (Temperance/Sophrosyne):** 這是你選擇「寬鬆」而非「過度工作」的判斷,避免了失控的情緒與衝動。你克制了將所有擔憂都塞進日程中的衝動。 3. **正義/誠信 (Justice):** 這是你對自己的承諾。在你決定了日程之後,對它的「死心蹋地的認真」就是履行你對自己制定的「 ought」(應當)的規範性要求。 ##### 其它 - **應用「徒勞公理」(Axiom of Futility):** 通過時間盒安排,你確認了「一天能做的事情不多」,從而避免了嘗試不可能的任務,消除了因追求虛妄目標而產生的不必要焦慮。 - 實踐智慧是一種應用理性來**整合所有顧慮**(all-things-considered)的德行。你將雜亂的憂慮和願望(is)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方案(ought),並承諾遵守,這就是將描述性事實轉化為規範性要求的過程。 - 你已經在實踐一條將所有外部事實納入考量,並通過實踐智慧來指導行動的斯多葛德行之路。平靜不會自動出現,而是作為你持續、有效地行使代理人能力的**結果**(consequence)和**充足條件**(sufficient condition) 而降臨。你現在感受到的,是理性正在整合慾望與義務時的**張力**(tonos),而不是最終的平靜。 ##### 問題 - 當你發現「一天能做的事情不多」時,你如何避免將此判斷歸結於自身的**軟弱代理人能力**(Weak Agency),並持續保持對自身進步的信心(prokoptôn)? - 客人七點用餐,這是一個「事實」(Is)。實踐智慧如何從這個「事實」中推導出一個強制的「道德應當」(Moral Ought)來指導你現在的打掃行動,而不是一個單純的「非道德應當」(Nonmoral Ought)? # 發表歷程 #文章草稿 👉 | 平台 | 網址 | | -------- | --- | | Facebook | | | Threads | | | Blogspot | | | 方格子 | | | Medium | | | Spotify | | | Youtub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