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馬可‧奧理略學習到的寫作方法
1. 寫下提醒、審問和自問自答的思考
2. 精簡,是修辭也是聚焦的練習
3. 永遠寫下思考後的下一步
# 馬可‧奧理略會怎麼在網路上寫他的沉思錄呢?NotebookLM 摘錄自 [[《Roman Stoicism》]]
如果馬可‧奧理略在現代使用 Threads 或類似的社群媒體平台,也許會:
## 簡短、警句式的貼文
馬可‧奧理略的作品風格特點是「簡潔」(brevity)、「清晰」(clarity)和「堅持」(insistence)。他的許多篇章本身就是適合社群媒體的簡短警句:
### 道德提醒
他會發布簡潔的倫理學原則,例如:「最棒的復仇,就是不要變得像他一樣」(The best revenge is not to be like that)。
### 當下行動
集中精力於「當下」的行動要求:「現在,就在這一刻,客觀的判斷。現在,就在這一刻,無私的行動。現在,就在這一刻,願意接受所有外部事件。這就是你所需要的一切」。
## 日常事件的哲學化
他會將新聞事件、生活中的小事,甚至是不愉快的經歷,作為進行斯多葛反思的「素材」:
### 利用不可控事件
例如,如果他遇到網路上的惡意評論或攻擊,他會以「意願訓練」來應對:「你能屏住呼吸直到你變藍,但他們仍然會繼續做」(You can hold your breath until you turn blue, but they’ll still go on doing it)。
### 歷史的重演
他可能會將當代的政治或社會紛爭與歷史上的混亂進行對比,強調其重複性:「不斷記住,這一切都發生過,而且會再次發生——從頭到尾相同的劇情,相同的舞台設置」(all of this has happened before. And will happen again—the same plot from beginning to end, the identical staging)。
### 謙遜與自我審視
他會不斷提醒自己作為個體的渺小,並審視自己的心靈狀態:「我的心靈。它是什麼?我正在用它做什麼?」(My mind. What is it? What am I making of it?)。
## 虛擬的內部對話
《沉思錄》中常見一種「內部辯論」的結構,一個平靜的哲學聲音糾正另一個較弱的人類聲音的錯誤。在 Threads 上,這可能會表現為一系列貼文或回覆:
### 發問與回答
「外部事物是否分散了你的注意力?」(Do external things distract you?) 然後立刻給出哲學的回答:「那麼給自己留出時間去學習一些有價值的事物;不要讓自己被所有方向拉扯」(Then make time for yourself to learn something worthwhile; stop letting yourself be pulled in all directions)。
### 自我質問
他可能會持續發問,例如「你還在這裡幹什麼?」(Why are you still here?),然後以斯多葛的方式作答:「耐心等待——毀滅或蛻變。在此之前——做什麼?尊崇並敬畏眾神,善待人類,對他人寬容,對自己嚴格」(Wait for it patiently—annihilation or metamorphosis. —And until that time comes—what? Honor and revere the gods, treat human beings as they deserve, be tolerant with others and strict with yourself)。
## 結論
馬可‧奧理略的現代「沉思錄」將是簡短、聚焦倫理、重複強調控制和接受,並將日常(甚至殘酷的)現實轉化為哲學實踐的具體工具。
# 發表歷程
#文章草稿
| 平台 | 網址 |
| -------- | -------------------------------------------- |
|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7C8LvZZMD/ |
| Blogspot | |
| 方格子 | |
| Medium | |
| Threads | |
| Youtube | |
| Spotif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