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 #睡前儀式 # 晚上的焦慮來自於未完成工作的強求→此時此刻重啟 現在時間是晚上九點四十七分,我在思考為什麼會感到焦慮。特別是這種「一天快結束了,但還有很多事情沒做完」的焦慮。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情形?我又該怎麼克服? ## 斯多葛式的觀察 依照斯多葛哲學的寫作風格與精神,我先描述目前的客觀狀況: 現在已經很晚了,九點多。還有兩間房間沒有打掃,還有許多東西要整理。客觀事實是,今天的工作量本來就多,一天之內根本做不完。現在一天快結束了,看到那些沒完成的事,焦慮就出現了。 這種焦慮主要來自矛盾——我知道該早點休息,該節制,但還有工作與寫作沒完成。於是出現掙扎,不知道該繼續做還是該停下。 ## 轉念的瞬間 我突然想到,也許不該去想「還有什麼事沒做完」,而是應該把今天的計畫、時間表、待辦清單都丟掉,從「現在」重新開始。 不管現在是幾點、不管有多少事情沒完成,只要回到此時此地,問自己:我現在能做什麼?怎麼做能更貼近美德? 例如,提早睡覺是為了節制; 閱讀與寫作是為了追求智慧; 反思今天看到的新聞或社會事件,是為了實踐正義與同理心。 在睡前重新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否貼近目標,這樣或許能讓內心回歸平靜。 ## 焦慮的來源 我明白了——焦慮其實來自錯誤的判斷。 我誤以為「今天一定要把所有事情做完」,但這是不可能的事,也不是我能控制的。時間是有限的,而任務是無限的。當我執著於不可能完成的目標,又沒有真正行動時,焦慮自然產生。 ## 回到可控之內 正確的做法,是回到理性與控制範圍內。現在九點五十分,問自己: 我現在能做什麼? 什麼是我可以理性選擇、能貼近美德的事? 比方說:快十點了,可以早點休息,讓精神恢復,保護身體,這是節制的一種表現。 節制就是控制慾望——而我的慾望是想把東西寫完、不想睡覺、想多做點事,但這些慾望與節制相違背。 ## 行動與平靜 所以現在能做的事就是: 1. 把工作告一段落。 2. 洗個澡。 3. 把今天要寫的、要記錄的簡單完成。 這樣的做法讓我重新回到當下,讓行動服務於美德。當我做到這點,心靈就會自然回歸平靜。 # 發表歷程 #文章草稿 👉 | 平台 | 網址 | | -------- | ------------------------------------------------------------------------------------- | | Facebook | | | Threads | | | Blogspot | https://tw-stoicism.blogspot.com/2025/10/eveninganxietyfromunfinishedworkrestart.html | | 方格子 | | | Medium | | | Spotify | | | Youtub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