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塞羅論榮耀 西塞羅認為,至高且完美的榮耀是由三個要素構成的: 1. 民眾的愛戴 2. 信任 3. 敬佩 他認為,真正的榮耀是依托在公眾之上的。 這不是違背了斯多葛哲學的理念嗎? 不在自己掌控和能力之內的追求,是否和嚴格的斯多葛哲學相違背?這是後期斯多葛的轉變還是西塞羅個人的觀點? --- # 斯多葛哲學中「榮耀」的地位:原則的極簡性與實用性倫理的調和 參考文件:討論回顧與概念闡述 本文件彙集並詳細闡述了關於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Cicero)對「榮耀」(_Gloria_)的觀點,與嚴格斯多葛哲學(Stoicism)核心教義之間衝突的討論。文件旨在為不熟悉此議題的讀者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以便理解斯多葛學派在理論純粹性與社會實用性之間進行的歷史性調和。 -------------------------------------------------------------------------------- I. 討論概述與核心哲學衝突 A. 討論主題與西塞羅的觀點 討論的起點是西塞羅在《論義務》(_De Officiis_)中所提出的「至高且完美的榮耀」觀點。西塞羅認為,真正的榮耀是依托在**公眾**之上的,由以下三個要素構成: 1. **民眾的愛戴** 2. **信任** 3. **敬佩** 西塞羅強調,所有美德的榮耀都在於**行動**(_in actione consistit_)。因此,對於一個致力於公共服務的羅馬政治家來說,獲得這些外部支持是實踐美德所必須的。 B. 嚴格斯多葛哲學的鐵律與矛盾點 從嚴格斯多葛哲學(Early Stoa,代表人物:芝諾 Zeno、克雷安特 Cleanthes)的角度來看,西塞羅的觀點與其核心原則產生直接衝突: 1. **美德是唯一的善(****Honestum Solum Bonum****):** 斯多葛派認為幸福(_eudaimonia_)僅依賴於內在的理性(_ratio_)和意願(_voluntas_)的正直。 2. **榮耀屬於「中性事物」(****Indifferentia****):** 榮耀、名聲、財富等外在事物被歸類為中性事物,對靈魂的幸福狀態無足輕重。 3. **蔑視公眾意見:** 智者應當專注於自身能控制的「意願」(_adsensus_),而榮耀來自於他人的判斷,因此是不可控的。克雷安特曾指出:「群眾沒有明智或公正的判斷力」。塞內卡(Seneca)將對公眾讚美的追求視為空虛且短暫的,並認為智者應滿足於自己的良知(_conscientia_)。 **核心矛盾:** 追求依賴於公眾的外在榮耀,是否構成對斯多葛「內在自由」原則的「世俗化」和「理論背叛」? II. 嚴格斯多葛哲學的內在一致性(對「一以貫之」的提煉) 在討論西塞羅調和的必要性之前,我們必須承認嚴格斯多葛哲學在理論結構上已具備高度的完整性,能夠「一以貫之」地串聯所有概念,正如討論中所提煉的「如火般的平靜」: A. 哲學核心:「如火般的平靜」的內涵 「如火般的平靜」綜合了斯多葛派的宇宙學和倫理學: 1. **火即宇宙的理性(Logos):** 斯多葛派的宇宙觀認為世界秩序(_κόσμος_)是「永恆不滅的火」(_ever-living fire_),這火是神性(_Deus_)和理性(_ratio_)的精氣。唯一的智慧就在於「理解那指引萬物、貫穿始終的判斷」。 2. **平靜即心靈的一致性:** 幸福(_eudaimonia_)被定義為「一致的生活」(_ὁμολογουμένως ζῆν_),即靈魂在理性指引下達到「平等與恆久」(_aequalitas ac tenor_)。這種狀態即為「寧靜」(_tranquillitas_)。 嚴格哲學的概念展示面向: • **美德(Virtus):** 美德被定義為「靈魂恆久且一致的傾向」,是正直的理性(_recta ratio_)。這美德確保了靈魂擁有足夠的「張力」(_tónos_),以抵抗外部衝擊,維持內在的火般平靜。 • **控制二分法:** 這是一種實踐方法,用於實現平靜。它將精力專注於自身可控的「意願」(_adsensus_),並將外部事物(包括榮耀)視為意願用來實踐美德的**材料**(_materia_)。 • **行動與義務(Officium):** 儘管嚴格,斯多葛派仍認為行動是美德的實踐。行動(_actio_)必須能夠給出「合理的辯護」(_probabilis ratio_)。甚至在爭論中,哲學家也應當「以事物的重量,而非詞語的重量」來衡量。嚴格斯多葛派的塞內卡也批評那些無益於改善生活的邏輯詭辯(如「鼠是音節」)是「幼稚的廢話」和「無用的機敏」(_acumen inritum_)。 III. 西塞羅的「實用性調和」與爭議 既然嚴格斯多葛哲學在原則上是完整的,為何還需要西塞羅的調和? A. 調和的必要性:公共服務的碰撞 西塞羅的調和並非在**原則**上修正,而是在**應用**和**實用框架**上進行調整,以適應羅馬政治精英的「日常義務」。 1. **滿足日常義務(****media officia****):** 帕奈提烏斯將焦點從只有智者才能達成的「絕對義務」(_perfectum officium_) 轉向一般人可以實踐的「日常義務」。 2. **榮耀作為必要工具:** 在公共事務中,實踐**正義**(_Iustitia_)和**社群義務**(_societas_)需要外部資源。榮耀(民眾愛戴、信任)被視為實現這些義務的「優先中性事物」(_praeposita_)。因為美德的榮耀在於行動,而行動需要工具。 3. **哲學家參與政治:** 嚴格斯多葛派主張智者應參與政治,儘管許多早期智者並未親自參與。西塞羅的調和為這種參與提供了實用的倫理指南,指導如何使用榮耀這個「素材」服務於美德。 B. 哲學辯護:榮耀的道德化與反腐蝕機制 西塞羅的調和被批評者視為「淺薄的妥協」,因為它引入了不可控的榮耀。西塞羅則通過兩大機制來捍衛其理論: 1. **「道德良善」的絕對優先權:** 西塞羅堅守「道德良善」(_honestum_)與「效用」(_utile_)必須一致的原則。他認為,任何將兩者分離的觀點都是「最大的災難」。因此,他強調:「**凡是不道德的,就不可能真正有用**」(_nihil nec expedire nec utile esse, quod sit iniustum_)。這機制旨在防止哲學被淪為功利計算。 2. **「真榮耀」的判斷:** 榮耀必須建立在美德的**真實性**之上。西塞羅強調獲得榮耀的捷徑是:「努力成為你希望被視為的那種人」。真正的榮耀會「紮根並傳播」(_Vera gloria radices agit atque etiam propagatur_),而虛假的榮耀則會迅速凋謝。真正的榮耀來自**賢者的判斷**(_iudicium_),因為賢者的判斷與真理一致。 IV. 現代啟發與哲學方法論的教訓 西塞羅的「調和」經驗,對現代生活和哲學研究提供了以下啟示: 1. **實用倫理的必要性:** 哲學不應僅停留在理論,而應提供實際的指導(_praecepta_)。這證明了哲學需要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以確保其核心的美德原則能夠在複雜的社會中落地生根。 2. **原則的極簡性與一致性:** 如討論所總結的,對理論的修訂不應是引入更多概念,而是應當追求**刪減和合併**。嚴格斯多葛派的「如火般的平靜」或「一致的生活」(_ὁμολογουμένως ζῆν_),足以作為核心原則,指引所有行動和道德判斷。 3. **對外部工具的正確態度:** 榮耀、財富等外部事物應被視為實踐美德的**工具**(_utilitas_)或**材料**(_materia_)。現代人應當像塞內卡所言,確保我們能「掌控事物,而非事物掌控我們」。 **總結:** 西塞羅的調和是哲學從「理論原則的超然」轉向「應用原則的普及」的嘗試。它在維護美德作為唯一善的前提下,為公共生活提供了可操作的倫理框架。這種轉變的價值在於它證明了**內在的自由**(平靜)必須能夠指導對**外部的影響力**(榮耀)的正確使用。 # 發表歷程 #文章草稿 👉 | 平台 | 網址 | | -------- | --- | | Facebook | | | Threads | | | Blogspot | | | 方格子 | | | Medium | | | Spotify | | | Youtub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