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和 Symbol ### **德語中的 Zeichen 和 Symbol** 1. **Zeichen(記號)** * 在德語日常用法中,`Zeichen` 是一個廣泛的詞,可以指任何可見或可感的標誌、記號、符號或文字。例如,交通標誌(Verkehrszeichen)、數學符號(mathematische Zeichen)或文字(Schriftzeichen)。 * 在維特根斯坦的哲學中,`Zeichen` 指的是語言的物理形式本身,也就是可被感知到的文字或聲音,它是一個**純粹的形式**。例如,你寫下的「椅子」這個詞,就是一個 `Zeichen`。 2. **Symbol(符號)** * 在德語日常用法中,`Symbol` 通常帶有更深層、更具象徵意義的含義,類似於英文中的用法。例如,和平鴿是和平的象徵(Friedenssymbol)。 * 在維特根斯坦的哲學中,`Symbol` 則是一個 **`Zeichen` 在句子中被賦予意義後的邏輯功能**。他強調的是這個 `Zeichen` 如何被「使用」。`Symbol` 並非指抽象的意義,而是指 `Zeichen` 在一個句子的邏輯結構中所扮演的角色。 ### **翻譯上的語義偏移** 你問到這兩個字在翻譯成英文時是否有偏移,答案是**有,而且這是理解維特根斯坦哲學的一大挑戰**。 最大的偏移來自於,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對這兩個詞的區分是非常**技術性**和**哲學性**的。他定義的 `Symbol` 並不等同於日常英語或德語中的「象徵」。 * 當 `Zeichen` 被翻譯成 **`sign`** 時,這個翻譯還算貼近,都指涉「物理標誌」。 * 但當 `Symbol` 被翻譯成 **`symbol`** 時,問題就出現了。因為英文中的 `symbol` 已經帶有強烈的「象徵」或「代表」的日常意涵,這可能會讓讀者誤以為維特根斯坦的 `Symbol` 是指某種抽象的意義,而不是他所強調的**「邏輯上的使用方式」**。 簡單來說,維特根斯坦試圖創造一個新的、精確的哲學詞彙,但當它被翻譯和傳播時,其嚴格的定義經常被日常語義所掩蓋。 --- ### **1. 語意的粗糙度** 如果你無法區分 `Zeichen` 和 `Symbol`,這可能代表你只看到了詞語的**外在形式**(記號),而沒有深入理解它在不同脈絡下所扮演的**邏輯功能**(符號)。這就像一個人只會看見樂譜上的音符(記號),卻無法理解這些音符組合起來所產生的旋律與和聲(符號)。這是一種對語言**精確度**的缺乏,因為你未能掌握同一個記號如何能表達不同的意義。 ### **2. 概念的混淆** 如果你混淆了兩個不同的符號,例如將「幸福」的客觀狀態與「幸福感」的主觀感知混為一談,這不僅是語言上的問題,更是概念上的混淆。這種混淆可能導致思想上的不清晰,因為你在思考一個命題時,無法確定你所討論的對象是客觀事實還是主觀感受。這會影響你對現實世界和內心世界的理解。 因此,與其說是「品味」,不如說這是一種對語言工具的**掌握程度**。能夠精確區分不同符號的人,代表他們能更敏銳地捕捉語言背後複雜的邏輯和概念結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