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性原理︱反思讀書筆記與社群經營
## 遇見這本書
[[《SIMPLIFIED》]]強調要用第一性原理,找出真正讓社群成長的動力;
他的想法是:大量曝光-->讓人感興趣-->點進你的個人介紹-->追蹤人數增加。
> 第一性原理,是在過程中,不斷要求校正的提醒。
## 為什麼你有時候忘了其實你要什麼
我寫作的初衷,本來是單純想寫下我的讀書心得;讀了什麼、被什麼感動、學到了什麼等等。
但後來,因為受到很多影響,像是一些虛榮心的驅動、聽說能賺錢、被人稱讚,用久了就會不小心被工具帶著走。**變成社群能做什麼,你就跟著做什麼**;而不是你想做什麼。
>不是因為你能做,而是你想做什麼
因為只有知道你真正想要做什麼的時候,你才會找到更根本的原因。比方說,我的筆記應該是要作為自己的讀書筆記,寫讀書筆記才是我原本的想法。
那衡量一個「成功的讀書筆記」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 筆記的標準
當自己問「筆記成功的標準」是什麼時,你就會知道該怎麼做。照理來講,一個好的筆記應該能**幫助自己深化學習,並能更好地複習**。
> 一個好的筆記要能幫助自己成長。
所以在社群媒體上寫讀書筆記的話,最重要的衡量指標就是:有沒有讓自己思考得更深入。
只要有感觸馬上記下來,那就是思考的證明。因為這樣比單純只在腦中閃過幾秒卻沒有留下痕跡,要更有價值。
所以,筆記,就是能夠隨時記錄;當你有想法的時候,馬上能記下來。
## 筆記的第一性原理
從這個角度來看,成功的筆記的第一性原理就是:
> 快速記錄想法
我的做法是:當我讀到什麼有感覺的內容,我就會停下來,馬上用語音轉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這樣讓想法更流動、更活躍。
這就是這本書的第一性原理帶給我的啟示:反思我在社群上的寫作,提醒自己不要被「按讚數」或「回應數」干擾,而是回到最初的目的。
> 如果忘記了筆記真正的目的,無論怎麼優化,都只是往更奇怪的方向前進。
## 編輯與學習
知道了第一性原理之後,我的下一步就是盡量簡化寫筆記的流程,讓它更順暢。我想到的做法是:
1. 先用語音轉文字寫一個口頭草稿
2. 再用 AI 整理
3. 最後經過人工編輯
過去我會覺得人工編輯很煩,很像苦差事。但最近我學到:
> 編輯本身也是一種學習,每一次重新整理,其實都是一次重新思考。
重新編輯,就像是把內容切成很多份,每一次整理、增加、修改,都是更深入的學習。
就像我現在做的,濃縮的重點,我會放到 Anki 去提醒自己。
## 結語
結合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以及「編輯就是學習」的體會,我覺得未來我的讀書筆記會變得更簡單、更高效。
> 隨時記錄,記錄就是思考
# 發表歷程
#文章草稿
| Threads | https://www.threads.com/@a_g_chen/post/DOVevcuEqwu?xmt=AQF00JFau0mlPPvmq-ZnrJtp1-jCgx-LjamFWIhSTkCheg |
| -------- | ----------------------------------------------------------------------------------------------------- |
| Facebook | |
| Blogspot | |
| 方格子 | |
| Medium | |
| YT | |
| Spotify |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7lSrB9Q204jU2jMINp3Hc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