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比鳩魯的基本概念整理
# 摘錄 [[《Roman Stoicism》]]
伊壁鳩魯將快樂立為生命的國王,並將美德轉化為她的侍女;他對理想國家的興趣是如此之少,以至於他建議他的聽眾完全遠離公共生活。最糟糕的是,他的追隨者們只對他們的責備報以微笑。他們之間形成了一個歡樂、親密且團結的社群;他們簡單的快樂沒有造成公眾醜聞,儘管他們的娛樂常常因講述那些自以為義的對手的道德失誤而變得生動。—— 《Roman Stoicism》
# 感想
## 伊比鳩魯學派的真正面貌
在書中看到對於伊比鳩魯這個學派的描述,我覺得作者其實是蠻寬容的。他沒有像現代人常常把伊比鳩魯主義視為「享樂主義」、一種放縱的哲學流派那樣去批評。
書中提到,伊比鳩魯學派在當時其實一直被攻擊,留存下來關於他的許多描述,都是來自對手的抹黑。這些文字卻反而成了歷史主要的記錄,導致我們今天對這個學說可能有不少誤解。
所以我就很好奇,伊比鳩魯學派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學派?於是上網查了一些資料,發現它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哲學體系,不只是單純的感官享樂或自私的放縱,它有完整的理論框架與實踐方式。
---
## 快樂的定義:無痛與寧靜
伊比鳩魯哲學的核心宗旨是:快樂是生命的終點,我們的一生都是在追求快樂、往快樂的方向前進。
但這個「快樂」並不是狹隘的感官享受,而是指:
- 身體無痛(沒有疼痛)
- 心靈不受干擾(內心保持寧靜)
> 光是聽到這樣的定義,我就覺得其實和我們現代人追求的幸福沒有什麼不同。
---
## 對死亡的態度
針對心靈的平靜,伊比鳩魯提出了一些深刻的思想,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對死亡的看法:
>死亡只是一種感知的剝奪;
>感官失去所有行為與能力,就是死亡。
他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
> 當我們存在的時候,死亡尚未降臨;
> 當死亡降臨的時候,我們已不存在。
換句話說,我們和死亡永遠只是交錯而過,因此不需要害怕它,也不需要為死亡煩惱。
---
## 智慧與節制
伊比鳩魯哲學與蘇格拉底哲學其實有一脈相承之處。蘇格拉底認為「美德就是智慧」,真正的理解就是美德、是一切美德的源頭。
伊比鳩魯則強調一種叫做「明智」的東西,也就是:
- 你明白該怎麼做、怎麼選擇,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 指導人們做出正確選擇的能力,其實也就是「節制」。
所以在伊比鳩魯哲學裡,節制與智慧是相連的,和蘇格拉底的想法其實相似;而在斯多葛學派裡,智慧則是對事物的正確認知與判斷。都源於蘇格拉底,只是表達方式不同。
---
## 友誼的重要性
相較於斯多葛哲學比較往內求、強調自我中心,伊比鳩魯哲學更重視友誼。他們認為:
> 友誼是保障自我與幸福生活的重要根基。
這和現代心理學研究其實不謀而合。
比如那本著名的「哈佛成人發展研究」長達八十年的結論指出:
>人際關係,是長壽與幸福的最關鍵因素。
---
[[How Epicurean Philosophy Views Desire]]
![[Epicureanism as the Pursuit of Pleasure’s Limits#伊比鳩魯主義是追求快樂極限的享樂主義]]
# 參考
[[《The Essential Epicurus》]]
# 發表歷程
#文章草稿
| 平台 | 網址 |
| -------- | --- |
| Facebook | |
| Blogspot | |
| 方格子 | |
| Medium | |
| Threads | |
| Youtube | |
| Spotify | |